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智库声音   >   正文

《中国民族报》加快构建沿边地区新发展格局

作者:    发布人: 樊樱羞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7

加快构建沿边地区新发展格局

□张丽君 樊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沿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安全屏障,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找准沿边地区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推动沿边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更大作为。

增强参与国内外大循环的能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沿边开放战略自 1992 年实施以来,为推动沿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与沿海地区相比,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还较低,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增强参与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以外促内,激发沿边地区参与国内大循环的活力。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推动要素在沿边地区的集聚、融合、转化和循环,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形成沿边地区特色产业体系,增强嵌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

以内促外,推动沿边地区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顺应消费扩容提质和产业升级趋势,在参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整合碎片化市场,加快沿边地区市场化体系建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建立起沿边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内外联动,发挥沿边地区促进“双循环”的桥梁纽带作用。沿边地区要依托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利用与周边国家在能源、产业、技术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平台、更加多元的合作领域、更包容的发展理念,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成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枢纽。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维护国家安全“固好边”。沿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周边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中不断增进合作,推动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形成“以开放助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共识,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内在统一。

完善基础设施“用好边”。通达、便利是发挥沿边地区区位优势的基本条件。当前,沿边地区在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国际通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气候环境、投资收益周期特点等因素,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便利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提升口岸电子化程度和综合功能,强化现代物流通道建设的保障。

促进产业集聚“稳好边”。要加快沿边地区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吸引人、留住人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对周边城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加创业就业机会,增强人口吸引力。

实现动力转换“兴好边”。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倾斜、转移支付、对口支援等方式,有力助推沿边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要进一步增强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人才等要素的发展,培育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持久动力。

高效利用平台“活好边”。目前沿边地区基本形成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核心,以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支撑的综合开放平台体系。要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技术、市场竞争优势,提高绿色企业入驻占比,创新平台开放模式,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提质增效。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路径

加快边境贸易转型升级,提升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立足要素禀赋,推动边境贸易走转型发展之路,推动跨境旅游、跨境加工、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以发展跨境电商为核心,以推动服务贸易为重点,探索“互联网+边境贸易”“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边民互市+产业”“边民互市+专业市场”等交易模式在边境贸易中的实践应用。加强特色产业之间的对接协作,促进形成具有跨境特色、比较优势的产业链,提高边境地区进出口资源和产品的落地加工率。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沿边地区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市场拓宽渠道。要弥补沿边地区相对国内中心市场比较“靠边”的空间劣势,更好利用其相对毗邻周边国家“居中”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整合资金和政策资源,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导向,加强口岸电子化、智能化及生产性、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查验、通关、仓储、服务等综合功能。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干线“点—线—面”网络布局,以口岸为依托,以“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为重点,以沿线重点城市为枢纽,加快“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沿边地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与国内市场腹地有机互动创造条件。

推动形成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利用好现有开放平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各平台功能和定位,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附加值、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为导向,推动沿边地区产业链延伸发展,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依托口岸、沿边重点城市构建的现代物流通道,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在吸引物流企业和货源企业的同时,促进货源与本地产业需求融合,推动沿线产业集聚进程,留住并吸引人口集聚,进一步夯实守边固边的人口基础,促进沿边地区繁荣稳定。

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创新人文交流形式,以艺术节、文化周、交流会、旅游等形式开展多样的活动,加强文化互动,夯实民意基础。要构建高层次协商对话机制,推动临时性合作走向建立中长期合作机制,把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重要阵地。

(作者:张丽君,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

原文刊载于2023年4月25日《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