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教授《深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文,求是网、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等国内各大媒体先后转载。文章认为,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需要深入研究推进相关重要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配套衔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向经济运行传导的有效机制等问题。全文如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概括,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我国经济学者对此积极进行研究,努力从学理上阐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制度自信。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需要在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研究推进相关重要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配套衔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巨大优势,内在要求相关重要制度与之配套衔接。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需要下功夫研究相关重要经济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配套衔接。
加强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制度研究。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的发挥。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证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确保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系列制度,用制度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需要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
加强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适应的分配机制研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制度优势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为了促进效率的提高,必须破除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健全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分配机制;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需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合理水平,需要健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动态优化,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研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等,不断完善市场机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诚信制度、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
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对于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国有企业,基本性质没有变,但由于实现形式不同,其活力、竞争力、创新力等有显著差异。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需要深入研究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问题。
研究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更好发挥公有制经济的独特功能,需要大胆研究探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条件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国有经济布局上,以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着眼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研究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更好发挥按劳分配在调动人民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的优势,需要创造性地研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现形式。在有效劳动的认定形式上,遵循价值规律的市场实现形式,完善按贡献决定分配的机制,体现多劳多得;在复杂劳动的认定形式上,明确把复杂劳动作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收入分配机制;在按劳分配的劳动认定形式上,充分认识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是一种高要求的劳动,由此获得的收入也是劳动收入,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收入分配机制。
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突破关于市场经济的传统思维,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就市场经济模式而言,应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有不同模式,重要的是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市场经济模式。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还处在不断完善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要市场有效,也要政府有为,深入研究探索如何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向经济运行传导的有效机制
经济运行是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因此,经济运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的实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向经济运行传导的有效机制,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明晰经济运行主体权责,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保障消费者的消费自由选择权,通过消费者自主消费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保障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支配权、收益权,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领域自由流动,不断优化要素配置。保障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激发企业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优化经济运行调节机制。经济运行调节机制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来看,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看,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还需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激发社会组织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发挥应有的调节职能。
完善经济运行评价体系。经济运行评价体系的作用在于通过对经济运行最终绩效的评价,检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过程中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在执行力评价方面,主要评价经济运行过程中对制度、体制、规则的执行到位程度,鼓励担当作为;在创新力评价方面,主要评价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对重要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实施的创新程度,鼓励守正创新;在协同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影响经济运行绩效的制度体系、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等环节进行全程评估,促进提高各项制度协同性、提升制度整体效能。